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新年的散文

2022/12/08散文诗歌

新年的散文(精选30篇)

欢欢喜喜过大年

文/顾轲文

大年三十那天,妈妈说:“过大年了,我们要把新桃换旧符,走!买春联去!”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大街上,大街上人流如潮,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只见彩色的气球飘扬,各色标语、条幅迎风招展。商店门口挂着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

买好春联后,我们一家人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春联贴好了。看着贴好的春联,我大声读道:“喜居宝地千门旺,福照家门万事兴。”爷爷告诉我春联都是吉祥话,是人们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

吃过年夜饭,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了,邻居家的哥哥们开始放烟花了,有万花筒、火箭炮、小飞机……黑黑的夜空中礼花四溅:红的、黄的、紫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我在旁边看得又蹦又跳。

邻居家的烟火放完了,我兴奋地说:“看我们家的!”我和爸爸妈妈把一个“万事如意”的大烟火抬了出来,爸爸点燃了引线,引线越烧越短,不一会儿,“砰”的一声,一个火球冲上天空,飞溅出五颜六色的火花,又像公园里美丽的喷泉,向四处散开。接着,烟花像一颗颗魔术弹继续冲上天空,一会儿红,一会儿绿,把天空照得如同白昼。

这时,黑黑的夜空中飘过一盏盏红色的小灯,我好奇地大喊起来:“那是什么?”妈妈告诉我那是孔明灯,它们带着人们对新年的希望升上神秘的夜空。望着远去的孔明灯,我想过新年真好,我又长大了一岁,新年里,我会加油的!

黄土高原过新年

文/李平

“哥哥,你走西口,妹妹实在难留……”说到黄土高原,似乎苍凉、凄婉的《走西口》、《三十铺里》、《蓝花花》就在耳边回响,似乎苍劲、雄浑的信天游从黄土高坡飘来……

今年,我在黄土高原过新年。如果你要问黄土高原给我的印象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大雪纷飞的高原有温暖如春的热炕,声声秦音秦腔里有最浓厚的文化,贫瘠的黄土地也能结出最甜的红枣柿子,荒凉的土旮旯也哼唱着江南丝竹小调……

老公的老家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贺家焉村,今年我们带着3岁的孩子一起回家过年。车轮碾过厚厚的积雪,留下清晰的雪痕,车到贺家焉村后山时,只见群山耸立,连绵起伏,树木只剩光秃秃的枝桠,土黄色的山峦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越发金黄。环山公路蜿蜒盘旋,不知经过多少个又急又窄的弯道,车终于爬上山头。站在山头,放眼望去,对面山坡上一座座依山而建的窑洞展现在眼前,层层叠叠,呈梯级分布,下面一户人家的屋顶,紧挨着上面一户人家的院坝。老公指着一座窑洞对我说:“还记得吗?哪座窑洞是我们家的。”

“我当然记得!”这座窑洞刚好建在半山腰,用砖砌成,一共有三口窑,屋前两棵大槐树还在。

车到家门口,公公、婆婆立即迎了出来,穿过黄土院坝走进窑洞,一股暖暖的热气扑面而来。屋内最显眼的莫过于大土炕;门口左边放着四个大缸,分别装着土豆、水、泡大白菜、土豆粉条;门口右边是一个小炕,再往里是和大土炕相连的灶台;屋顶很高,呈拱形,一块块砖清晰可见;地上是黄土,因为太干燥,婆婆不停地洒水。

“冷吗?上炕吧。”婆婆说着方言,不过我大概能听出她说的是什么。脱掉鞋坐在炕上,暖意从脚底直达心里。炕由黄土铺成,上面铺上一层木板,再铺上棉絮、床单。炕是怎么保暖的呢?原来从灶膛开始,有三根烟道从炕下经过,然后到达屋顶。老公告诉我,当地的灶膛口很小,烧柴做饭后,用一个小锅将灶膛口堵住,灶膛里的暖气便存储在烟道里,直到第二天早上炕也是热的。

坐在炕上,我们品尝了婆婆做的“洋芋擦擦”,这几乎是当地人每天都吃的主食。婆婆先将土豆削皮洗净,用专门的工具“擦擦”将土豆“擦”成丝,再将土豆丝放进一个大盆里,加上面粉和均匀,然后放进大锅里蒸上二十分钟便熟了。在蒸土豆的过程中,婆婆将番茄切成片,在旁边的小锅里炒成番茄酱。土豆出锅后,加上番茄酱、辣椒酱、泡菜等便可以吃了。

“我送哥哥清水河,清水河上一对鹅,公鹅扑塌塌飞过河,撂下个草鹅叫哥哥。送情郎又送在五里墩,五里墩一对对鹅……”春节期间,婆婆给我们做各种陕西美食,比如馍馍、烩面(将面擀得薄薄的,切成丝,和土豆、青椒一起煮)、烩菜(土豆、粉条、泡菜、豆腐煮一锅)、兔儿面(当地人称“吃个兔儿”,面的造型像兔子的耳朵)等。她做饭时,总爱唱土得掉渣又别具特色的小曲,原来小曲形成于明代,吸收了清、明两代南方来榆官宦带来的苏州丝竹、湘潭小曲等江南曲调,又逐渐的渗入陕北当地山歌民曲,被誉为沙漠绿洲中的一泓清泉。听着婆婆哼唱着的小曲,我品味着最有力量、最有历史感的秦音秦腔,似乎窑洞的墙面上印刻着秦朝的雄心壮志,唐朝的辉煌瑰丽,还有《白鹿原》的苍凉悲壮……

新年感怀

文/易州米

又到了年终岁尾,在这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我忽然想说一说新年是什么。

小时候,对我们家而言,新年似乎就是一个新的月份牌。月份牌挂在爷爷奶奶卧室的东墙上,那本薄薄的纸片,并不识字的奶奶每天都记得撕去一页。但最后一页是个例外,奶奶一定要我去撕,我也乐于干这件事儿,12月31日被登在板凳上的我利索地撕掉了,月份牌就只剩下后面的一片硬纸。奶奶随手把早就准备好的新月份牌交给我,由我挂在固定着那片硬纸的钉子上,新旧交替随即完成了。

上大学时,新年是一场盛大的狂欢。为了这场狂欢,我们几个班干部从十二月上旬就开始策划,一心想的就是怎么出新出彩,怎么在创意和内容上超过其他的班。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们从来没忘记要处处体现文艺范儿。记得有一年新年前外国文学课刚刚讲了莎士比亚,于是我提议用一台别出心裁的话剧来迎接新年的到来,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那台话剧是由《哈姆雷特》《茶馆》和《日出》三剧改编而成,虽说算不上恶搞,但也是实足的穿越剧。全班三十几个同学人人都是演员,个个演得都很投入。台词中既有英语,又有京腔普通话,还不时冒出来几句上海方言,引得被我们请来作观众的诸位老师止不住地捧腹大笑。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在办公室做文字工作,新年对我而言就是一篇贺词。为了写好这篇贺词,我必须回头看,盘点学校一年的工作,回顾那些与师生们息息相关的大事小情,那些曾带给大家激情和感动的瞬间。同时,我还得展望未来,畅想新一年的机遇与挑战,种种困难和美好。写新年贺词虽然是我的工作,但我会带着感情做这件事,逝去的和即将到来的,都会令我注力笔端。除此之外,我还会为自己写一篇新年贺词,祝贺一年来的进步和成长,同时也罗列几件最典型的糗事,当然最后不会忘记给自己鼓一把劲儿。

现在,作为一名四十几岁的中年教师,新的一年早已是列入工作计划的日子,读书、教书、写作,一切都会按部就班。不过,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同样也是激动和忙碌的。比如现在,我正在一条条回复学生们的微信。对这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想在微信中回赠的实在太多了,除了衷心的祝福之外,我还附带了一张小小的书单,上面都是2015年我读过的最好的书。可以想象一些学生收到这张书单时的表情,但我不觉得这有煞节日的风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了读书,毕竟有书相伴的日子才是充实的。

启程

文/马亚伟

不知道一脚踏入新年之门的那一刹那,你有什么感觉?我心中是五味杂陈的,有欣喜和憧憬,也有忐忑和忧虑,不过欣喜和憧憬更多一些,因为我们生活的主色调是明朗的。旧年的列车已然到站,回首是万千风景和诸多感慨。与过去的日子挥手作别,新的一段旅途开始了。

启程,这两个字最能准确地表达我此刻的心境。启程,意味着我将乘着时光列车向前走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最美的自己在远方,我会在这段旅程中遇到更美的自己。启程,是生命中最耐人寻味的隐喻。我们的人生不就是一程程走过来的吗?山一程,水一程,歌一程,曲一程,程程山水程程歌,我们从来不曾忘记为生命歌唱。时光如水,人生如歌,旅程里都有太多故事,每一段即将开始的旅途都会有太多未可知的体验,也会有太多翩然而至的喜悦。

每每踏上一段新鲜的旅程,我都充满了期待。我在站台上翘首而望,静静地等待着启程的鸣笛声。我知道,新年的鸣笛声分外清晰响亮,像一声号角,引领着我走向明天,一路向前。新年的鸣笛声,也像一段意味深长的序言,含蓄而凝练地表达了我们对新一段旅途的满心期待。

朋友发来新年祝福:“欢迎乘坐新年祝福快车,起点是新年第一天,旅程是平安站,健康站,幸福站,快乐站,好运站,终点是2016年底。愿你一路顺风,旅途愉快!”我微笑,多么美好的祝愿!我们都希望与平安、健康、幸福、快乐和好运一路相伴,心怀光明,一路坦途。新的旅程中,伴我们走过每个春夏秋冬的老朋友依然相随,还会有新朋友的加入。总有人在新的站台等你,缘分有约,与你同行。

新年启程之时,我总喜欢做一个小小的规划。为自己列一张心愿清单,想想要实现哪些心愿。一个个小心愿,就如同开在旅程中的花儿一样,等待着我去采撷。我相信,种下了心愿的种子,就能沿途收获花开。新的旅程中,爱我的人,我爱的人,依旧会不离不弃守在身边。我会牵紧他们的手,永远都不松开。

长长路途,漫漫时光,我会时常让自己停下来小憩,稍作休整,然后再出发。时光列车公平而善解人意,它的速度取决于人,我不能让它载着我走得太快。我要慢下脚步,细细品味生活之美,多多捡拾散落的细碎光阴,把日子串成一段段光彩熠熠的珍珠。在人生的小站,给自己留一片天空,可以欣赏云卷云飞。我走过的路,要留下痕迹,不要让逝去的日子太过空洞苍白,人生短暂,唯有珍惜。

每一段时光都是有翅膀的,它们翩然飞来,带来无尽风情。享受启程时的这种心境吧:未来充满了新鲜感,一切都那么遥远而迫近,一切都可能出乎意料而理所当然。未来是不可琢磨的,却是可以掌控的,只要我们沿着美好的轨迹一路向前,很快就能遇到春暖花开……

寄情留痕

文/廖华玲

岁末寒冬,走在大街上,商店里火热的促销场景很有节日氛围。面对这些画面,我匆匆而过。拐到一条小街,在邮局门前,一张关于“邮政明信片”的广告画让我瞬间感动,不为别的,就为画上“寄情留痕”那4个字。

如今,对于节日问候,人们往往是“拇指”一按电话问情,或“鼠标手”一点网络传情,不肯静下心来,用一段深思熟虑的文字在明信片上寄情。其实,小小明信片,妙笔书心声,文字不老,真情永留!

纯真的少年时代,每到圣诞、新年,我都要挑选一些五彩缤纷并有香味的明信片,附上名言名句或质朴心声,端端正正地贴上邮票,寄给亲人、老师、同学。而这几乎是我们那个年代学生祝福新年必做的一门“功课”。课间,同学们纷纷拿出明信片,看谁收到得最多;查邮戳上的地址,看谁收到了来自最远的问候;读寄语,评谁的最温馨。一张张明信片就这样被同学们轮流品评,没有隐私,只有真挚无瑕的情感,简约而又美丽。

考上大学,身处异乡的我兴奋中也少不了有点孤独,便常常给父亲写信,分享我的所见所闻和寂寞心情。同学间渐渐熟悉之后,笔我就有些懒得动了,可父亲的信依旧按时寄来。那年冬天,我告诉父亲,放寒假我打算和同学结伴回家,请勿牵挂。可是,新年前夕,班长递给我一张明信片。一看,是父亲的字迹,除了新年祝福之外,还有详尽的回家注意事项,落款是“父亲的唠叨”。顿时,我的眼眶有点湿润,都说父母的爱是默默的、无声的,可他们的情却是有痕的,就在明信片的字里行间积沉着……

工作后,虽然手中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但我问候新年,明信片仍是首选。寄出祝福,收获幸福,对于收到的每一张明信片,我都很珍视。“笔下留香,美文寄情”,这是文友的明信片;“语文:99;数学:100”,这是偏远山区希望小学的一名学生向捐助人祝贺新年并汇报成绩的明信片;“感恩常在,情谊永记”,这是汶川地震灾区一个乡镇政府寄送的新年明信片……一段段美好的情感,它永远定格在明信片的方寸之间。

明信片,寄情留痕,不是为了怀旧,而是品味人间的真情。

新年之声

文/项顼

2006年即将过去,再有两天就是20007年的元旦。十多年来,每年的元旦,我都会守在电视机旁,收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在回想起来,仿佛是昨天的一场梦。

那是1987年的秋天,用尽全家之力,购买了一台14寸的熊猫牌彩色电视机,这在当时已经很是有些了不起,甚至有时还有些得意。的确,那时能有彩色电视机的人家并不多,尤其在我们这样贫穷的小镇,就连黑白的电视机也不是每家都能拥有的。

彩电的到来,成了居家的娱乐中心。每天一家人吃完饭后,便是围座在电视机前,享受那遥远的梦幻般的彩色世界。封闭的心灵,由此被打开,获得许多的知识。

我在之前,对交响乐只是略知一二。完全改变我的是1988年的元旦,我第一次通过电视观看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来到了阿尔卑斯山下多瑙河畔美丽的城市维也纳,第一次结识了施特劳斯家族的交响乐作品。从欢快的波尔卡、激情的进行曲到优美的圆舞曲,从此便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下不解之缘。

记得1988年的元旦,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天色暗淡,天空中有浓厚的冬雾,窗外飘着片片雪花。音乐会实况录像在下午4点以后开始,这时天色暮暮,坐在红红的火炉旁,望着窗外飘零不尽的雪花,聆听优美的圆舞曲,感受维也纳美丽的城市风貌和金色大厅喜迎新年的欢乐气氛。

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的首都,素以“音乐之都”而著称。维也纳位于奥地利东北多瑙河谷,它同时还是奥地利的经济中心。曾经有众多的音乐大师在维也纳居住和生活过,创造出许多优秀的交响乐作品,他们中有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施特劳斯家族等著名的音乐家。

维也纳有许多著名的演出场所和享誉世界的演出团体。每年新年音乐会的演出场地金色大厅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就是其中最有名的场地和团体之一。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元旦这天演出,吸引了全世界喜爱古典音乐乐迷的目光,每年的演出都被世界上众多的国家电视台进行实况直播。演出现场金色大厅更是座无虚席。

维也纳是音乐的故乡,美丽的维也纳有许多古老的欧式建筑,到处都是文艺复新留下的踪迹,不远处是雄伟的阿尔卑斯山,多瑙河从维也纳市中心流过,整个城市都跳动着美丽的音符。

金色大厅建成于1870年,距今已经有一百三十二年的历史,是特利菲尔。汉森设计,正式名称叫音乐家协会大厅,由于它在建筑上的金碧辉煌和设计上巧妙音响效果,被世人以“金色大厅”称誉。观众置身于金色大厅任何位置,都能享受到一样的声音效果,整个大厅就是一个完美的超级音箱。

金色大厅并非它的金碧辉煌吸引世人,也并非是它完美的声音效果吸引人,真正吸引人的是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施特劳斯家族的交响乐。是新年音乐会让许多的人认识交响乐,认识维也纳,认识金色大厅。是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带我到了蓝色的多瑙河畔,到了奥地利迷人的森林。

十多年来,每到新年来临,每到中央电视台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无论我在那里,无论我在他乡,我都是它的忠实观众;每年的新年我都是在维也纳交响乐中辞旧岁迎新春,是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伴我渡过许多难忘的新春。

至今,虽然我们家的电视机已经换了三台,原先的那台14寸熊猫牌彩电早已不见了影子,但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却始终与我同行,金色大厅还是那样的熟识。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带我步入交响音乐的殿堂,使我热爱上交响乐,特别是热爱上

古典交响乐和民族交响乐。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我不断的去寻找我热爱的交响乐作品,有时完全沉浸在交响乐的怀抱里,享受交响乐带给我的人生最美好的感受。在音乐的天堂里,尽情地流泄充满激情的内心世界。

金色大厅那美伦美幻的舞蹈和优美绝伦的《拉德茨基进行曲》、《蓝色的多瑙河》永远伴随我的交响之梦。

注:此文写于2002年12月。后于2003年2月寄《中国电视报》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当代教育栏目》、中国电视报社、湖北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鄂教社杯”我与交响音乐征文活动,获优秀作品奖。

跨年之思

文/苦茶

国人顶有意思,元旦叫“跨年”,春节叫“守岁”;一跨,一守,带出的是两种味道:一忽视,一敬重。

跨。也好。一个跨,跃动,英武,步子大,速度快,有一种积极向上的飒飒风神;守呢,更多的是留恋,是不舍,是惜别的依依和守望的神圣,是对过去的深情凝望。

跨也好,守也罢,时间不会因为谁而快或慢。倒是跨,更合乎岁月流逝的倏忽。一年,都没来得及品出个味道,就完了,给人的感觉是滑溜溜的。一颗青橄榄,含在口里,余味还在,看看,已是新的一年走到了眼前。

2017,倏忽而至。

人到中年,已有过一沓子这样的辞旧迎新,来路和去路都能想像个差不多,一览无余,一马平川,这也好。生命浑似流水,从该来的地方来,到该去的地方去。

平常人生,不发什么新年宏愿,健康就好,快乐就好。安静地读书,好好睡觉,锻炼身体;和知心的朋友谈天,谈天内容,以回忆快乐的时光为主题,不发或少发牢骚;多读书,顺带瞧瞧别人的生活是怎么过的;勤做家务,定期搞卫生,学会几个新鲜菜式;在周末,回老家,陪陪背已驼、牙已摇的老父亲;晚上跟女儿通电话,讲讲各自生活中有趣或烦恼的事儿。

有阳光的日子,不浪费阳光,晒被褥、晒衣物,晒自己;下雨的日子,不浪费雨声,听雨在房顶叮叮当当,在檐下滴滴答答,划过花和叶子那一阵温柔的私语,渗入地面时像情人亲吻。见到喜欢的人,不像以前那般羞涩扭捏,要亲热地说话,伸出手去握一握,或者抱一抱;见到不喜欢的人,也要端一个微笑在脸上。

今年,方才明白了一个理儿,别人尊重你,不是因为你的优秀,而是因为别人的优秀。2017年,努力,去做一个优秀的人。消极的时候,读一读沈从文教导黄永玉的话:“摔倒了要赶快爬起来,不要欣赏你砸的那个坑;充满了爱去对待一切;死死抱住自己的业务,不要放松。”

喜欢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种事物,就喜欢下去。比如,在银亮的屏幕上,种豆子一样,种字。那种吐丝一样的感觉,倾诉一样的情怀,总是上瘾。那就瘾上一回两回七八回;赖着写字,烧坏了锅,烧溢了汤,嘘……别言声,偷偷原谅自己一下下。谁没有上瘾误事的时候呢?

进厨房,来往穿梭,要用心。做菜,煲汤,蒸馒头,要从容,不抢火候。万物从容,菜品也各有自己喜爱的温度。握着炒瓢把儿颠菜,菜飞起来,不要慌,凑一下准确接回去。五分之四留在锅里,其余的跌到灶上,拨拉拨拉偷偷扔到垃圾桶,那是2016。汤在锅里小沸,可以跟唱一段于魁智的“大雪飘”,手执勺子打板眼,“荒村沽酒慰愁烦”,腔调迷死迷活,也要记得清醒过来,不要醉得连汤都忘了搅一搅。

2017,要把早起的习惯,捡起来;曾经,是那么迷恋蛋青色晨光里做事的清醒和凉意。可是,贪恋晨睡,一丢,再丢,好长时间拿不起来了。晨光,转瞬即逝:睡眠,所爱也;阅读写作,亦爱也。它们都让人身心满足和富足。我发誓,新年里,只爱后一个。

像我这般平淡小人物,新年新景,如此寡味,是可想而知的。但新年里,我会去看更多美丽的事物,用以祛除我的寡味。春风轻拂最初的萌芽,气息稚嫩若小孩儿;夏天一场豪雨带来凉爽和清心;秋天,在火一样红、雪一样白的枫叶和芦花前停步,体味一下凋谢前最盛大的灿烂;冬野,站在窗前欣赏大雪最初的模样。

我还想用文字描描新年每个月圆夜的月亮。一月一记,不是多难的事儿,但中断的理由,却可以装满一卡车。我将以此打磨自己的恒心,因为我是那么虎头蛇尾、做事不能有始有终的人。

留在记忆中的年

文/张凌云

年是中国人无法逾越的一个情结。年的憧憬,年的经历,在岁月中化作一片片风景,随着日子的沉淀在记忆中发酵,氤氲着我们的既往,温馨着我们的前方。

我的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算起,清晰的印象来自7岁那年。点响一根小鞭炮,吃完一颗水果糖,我郑重地对用洗衣板搓着衣服的母亲说,我7岁了!我给自己过了一个独立意味的新年,简单的仪式,象征着那个时代的单纯与热烈。在整个小学记忆中,过年最大的幸福感莫过于两个字,吃,还有穿。

吃自然是年夜饭。生产队发的鲤鱼,肉铺买的猪肉,自家早杀好风干的鸡,镇上采购的肉皮皮蛋,撒盐晒干的小虾,偶尔还有一点牛肉,再加上大蒜、茨菇、百叶、菠菜、青菜等,组成了难得一见的盛宴。

为了这圆满的年终总结,有段插曲至今难忘。有次大年夜,父母为了节俭,中午做了粥,不料饥肠辘辘的哥哥眼含泪花,大过年了,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稀粥一大锅!“盼星星,盼月亮”,折射的是那个时代的艰难不易。

比吃更重要的是穿。那时远没有现在时尚,布料多是涤卡、涤纶之类,只有大人才可穿上华达呢之类的呢制品,式样也简单,中山装、学生装为主,或者干脆就是一件新棉袄。裤子有灯芯绒就不错,鞋是布鞋。从上到下,多是找裁缝做的,若能买上一件极是稀罕。

初中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吃穿的档次有了进步。吃的品种丰富了,数量也充足了。穿也提档升级了,西装逐渐成为主流。不过,与吃穿相比,更大的变化来自娱乐方式。初二那年,我家添了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于是,春晚成为了一道最靓丽的精神大餐。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春晚结束,我和姐姐哥哥走出家门,当站在村口的桥上,看万家升腾起绚丽的烟火,远远地还能听见电视里的音乐时,心头洋溢的不仅是喜庆,还有激动振奋,生活水平在提高,祖国在强大,乡村的新年不再寒冷清寂,一股冲天的豪情油然而生,久久萦回在墨色的天穹。

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年一次次过得更充实,更精致。舞龙灯、摇花船、唱凤凰、打腰鼓这些民俗文化发扬光大,且已不限于本村,而在乡里巡回演出了。卡拉OK开始流行,村里不少人家配了简单的音响设备做起生意来。上大学的我也从省城买回一台收录机,一家人拿起话筒,轮唱合唱,其乐融融。

1998年,是香港回归后的第一年,我也在外地工作几年了。春节前,我和父亲到镇上捧回一台25英寸的彩电,在《相约98》的歌声中,一家人把对新一年的憧憬推向了新的高度。可以说,我们已告别了物质短缺的时代,无论吃穿住行,还是精神娱乐,都较早年有了极大的飞跃,从此,对物质的诉求退诸后台,亲情和感恩成为了主角。

时光茬苒,父母一年年老了。每一个新年,在“常回家看看”的强烈召唤下,我都尽量带上家人,回乡看望双亲。

时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年味越来越淡,团圆代替了年味,成为每个新年最重大的主题。现在,最大的幸福感不是吃穿,也不是玩娱,而是从车里拿出的各式袋子包裹,一一呈现在双亲的面前。每每想起老人守着简陋的环境盼着儿女回家,而自己却因各种原因不能回去时,心中就愧疚不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的,哪怕天涯再远,一举一动都连着血脉相连的根。

又是一岁新年到。过年,是绚烂的红,描摹着华夏民族的热烈喜庆;是深沉的蓝,诠释着国家社会的关爱和谐;是璀璨的金,凝聚着亿万家庭的血脉情深;是博大的绿,寄托着我们每个人的憧憬希望。年的记忆不会褪色,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年都将在我以及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盛开如蒙娜丽莎的笑靥,盛开如不败的永恒之花。

网聚贺新年

文/张帮俊

去年大年初五,我参加了家乡一场文学网络论坛举行的网友新春茶话会,有机会与天南海北很多未曾谋面的网友在网下真实相聚,一起共贺新春佳节。

自从论坛发出报名帖后,报名参加的网友非常踊跃。当我走进酒店会场里,顿时感到一股喜庆热闹的气氛,今天来参加网聚的网友可真多!整整坐满了五十桌。在签名册上签到,马上就有热心网友和我攀谈起来,很快,我就不感到拘束了。

当帅气、漂亮的男女主持人上台时,台下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女主持人很幽默,笑着说:“大家的掌声很给力呀!”第一个环节,就是主持人报到会的每一位网友的网名,每报一位,网友就起身向大伙挥手致敬。我是这个论坛里的新人,平时也只是抽空上去看看,偶尔发个帖,我想,估计没什么人能认识我。可是,当报到我的名字,我起身时,就有网友叫道:“原来是你老兄啊!我读过你的文章,等会过来喝两杯!”我笑着点点头。网络上只见过其文,未见到真人。今天一见,才发现,原来,“江南春”是位美女、“逍遥剑客”还真有些剑客的风彩,最搞笑的是,网名叫“瘦子”的网友,竟然是位胖哥哥。

“我们有缘相聚在网络上,也因这份缘共聚在此,一起欢度这美好的时刻,那就让我们珍惜这份缘!”随着主持人的深情朗诵,晚会正式开始。这是一台网友们自排自演的节目,特别具有草根特色,看来,网友中也卧虎藏龙,琴棋书画精通的能人很多。一首《好运来》博得满堂彩,开了个好头;三位美女的肚皮舞让大伙张大了嘴巴,看得入神;极具家乡特色的快板书笑翻了天。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精彩一次次被点燃。

在节目表演过程中,穿插着“幸运抽奖”活动。主持人将抽出幸运桌号,只要是坐在幸运桌上的网友,每个人都将得到一个红包。最后,10号桌中奖了。有意思的是,在主持人没有宣布10号桌时,桌上只坐着三位网友,可当一宣布时,马上有网友从别的桌跑过来拿红包,主持人笑着叫道:“没有你们这么赖皮的!”

最高潮的当然是酒宴了。“酒逢知己千杯少”,虽说,不能算得上是知己,但共同的文学爱好,让大家说个不停。很多人喝得脸通红,还叫嚷道:“不醉不归!”

平时走在大街上,见了面都不认识,可是,却因为网络,让我们有机会相识、相聚,尽管时间很短,可是,我们却共同见证了这段快乐的时光。

新年愿望

文/崔文

2018年的钟声响起的时候,我还在村里忙扶贫。这些天来,心中纵有许多美好的愿望,都汇聚在了脱贫攻坚这条主线上。说实话,有些烦心事在心里还一直牵绊着。

去年4月份,我和同事带着铺盖驱车85公里一起来到山阳县板岩镇安门口村,投入到前所未有的全国性的扶贫攻坚战中去。我们驻村队员怀着感恩的心,数月来挨家挨户地工作,多少个日日夜夜,脚印遍及村上沟沟岔岔,为了全村165户贫困群众谋个致富的好门路出点子、想办法,我们安下心沉下来,采取“走出去、带回来”的方式,为村上群众办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实事,力争在既定时间内拔掉穷根,实现脱贫。

坐落在203省道旁的安门口村,是一个神奇而富有灵性的村子。自东向西的马滩河硬是活生生将村庄隔了个两半子,当地群众房子多依山而建,有的人家图方便,干脆将房子建在路边,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现象:留守在家的老人忙做家务,贪玩的孩子往往趁大人不注意越过篱笆栅栏到路上,生命安全就成了大问题,给我们帮扶工作造成了极大不便。为此,我们驻村队员每周都要抽出一定时间沿路千嘱咐万叮咛,给他们出主意,看能不能将栅栏门弄到侧面,用斜面距离替代原来的直线距离,这样的好处就是孩子玩耍出栅栏好歹有个缓冲,避免一不留神酿成车祸的可能,他们大多觉得在理,都照样做了。

任老汉的家在离村委会对面桥头不远的省道边。七十多岁的他和老伴的身体虽算不上硬朗,但家里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还是安排的停停当当,让我们感到焦虑的是,任老汉前几年患上脑梗,有时走路脚不听使唤,极有可能摔跤。后来在我们的劝说下到县医院打了几天针,回来刚有点起色就停了药。倒不是说他没钱治病,而是任老汉一向节俭细发,问他咋不连续买药吃,他笑笑说好了就行了,孩子们在外面挣钱也不容易,我老两口帮忙带孙子,如果钱都看病了,孙子花钱接不上茬咋办?和我攀谈起来,显得很健谈,说儿女们都在外打工,孙子大了也撵不上了,在院子乱跑也跟着操心。因为这我给他想了很多辙,比如把孩子送到十里外的闫湾(当地一地名)让亲家照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前两天,我去给任老汉送股金证,他却躺在了床上。老伴说,前一向下雪,在院子扫雪他不慎栽了个背仰子,造成骨盆粉碎性骨折,从医院回来只能瘫在床上了。后来才听说,好心的邻居帮忙把任老汉送到了县医院,两天后儿子儿媳赶回来伺候老人到出院,临走时把不满三岁的孩子送到闫湾岳母家。说再忙个把月,等结完剩余的工钱回来好过年。寒冬腊月天,老两口家里冷得像地窖,相依为命将就混个肚饱,即使家里再苦焦,也不肯打扰村上。可老伴是个刚强人,把门前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见人总是笑笑的,从表情上浑然看不出一点点家里的熬煎和难场。

寒冬日益逼近,可暖阳照的人心里还是暖暖的。新的一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任老汉能从这场疾病中全身而退,忘掉一切烦心事,恢复到往日积极乐观的状态上来。只要我们稳抓稳打不泄气,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让幸福的祥云洒满安门口村的每一个角落。

走进新年

文/张艺涵

当辞旧迎新的钟声敲响时,当新桃换旧符的第一轮红日升起时,我们便知道,那是时光老人正在翻开崭新的一页。

轻轻翻开这崭新的一页,每一张日历都那么红红火火,每一个文字都那么蓬蓬勃勃。看,那新年的阳光,正在唤醒沉睡的万物,解开冰封的大地;瞧,那新年的快乐,充满了吉祥如意,饱含着深情的祝福,带来了真诚的拥抱;听,新年的祥和,就像那一串串点燃的缤纷彩灯,就像那一簇簇升腾的喜庆烟花,就像那一张张映红的笑脸。啊,新年,你让我感怀颇多,你让我思绪万千……

轻轻翻开这希望的一页,人们更多的是憧憬未来。农民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商人希望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莘莘学子希望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既然新年带给我们那么多的希望,那就祝愿大家都能心想事成。

轻轻翻开这激情的一页,还有那无数的诗情画意等我们去描绘,还有那无尽的坎坷道路等我们去跨越,还有那无数的理想等我们去实现!新年的到来,不只有快乐,更多的是我们心灵深处的东西。

穿行在一个个洁白的日子里,我们要学那奔腾不息的江河,日夜向大海前进;要学那永不停息的风,每一程都有新的领略;要学那参天的树,顶天立地地做人。总之,我们要从2012年1月1日开始,记住过去,把握现在,梦想未来。让我们放飞那激动澎湃的心情,真诚地向新年道一声:

新年,您好!

最喜新年腊梅开

文/高岳山

黄昏归来,一股馨香触动了我的嗅觉,回首,原来腊梅花开了。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环顾小区,柳树笨拙地扭动着腰肢,偶尔引起人们的一瞥;一丛丛的竹子也不再青翠欲滴,仿佛人老珠黄的女士脸上失去了昔日的光泽;花坛里的菊花无精打采地颤抖,极不情愿退出风光的舞台。而楼榭旁的十几棵腊梅,黄色的叶子还没有落尽,就迫不及待地送来了新年的礼物,给深冬带来了暖意。

腊梅,实为“蜡梅”,因为蜡梅大多会在腊月开,人们就误用成“腊”。腊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岁首冲寒而开,拥有独特的美丽。花骨朵儿似小灯笼,像黄宝石,或独立枝头,或三五成群挤在一起,格外地热闹喜庆;半开的有两三片,微微张开衣领,窥探严冬的信息和心事;绽开的如一朵朵黄色的莲花,里面的花蕊是乳白的灯芯,众星捧月似的。尽管蕊寒蝶不来,但腊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仍然情绪饱满,次第开放。我情不自禁地走进梅林,摘一朵嗅嗅,馥郁的花香比桃花、梨花要浓许多,和桂花不相上下;用手捻开,有九至十一片花瓣,蜡质、透明,摸着油腻腻的,若绫罗绸缎般的润滑柔软。我突发奇想,皇上的华盖和龙袍是否是腊梅花瓣做成,才显得那么富丽堂皇。夕阳的余晖洒在花瓣上,镀上一层金光,熠熠生辉。本想折几枝回家插在花瓶里,可怜香惜玉之情顿生,伸出的手赶紧缩了回来,恋恋不舍地回家。

吃过晚饭,我学着古代文人墨客的雅意,欣赏月光下的腊梅。月色如水,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确实别有一番情趣,真的钦佩林和靖的生花妙笔,把月下梅花的神韵惟妙惟肖地描写出来,他的梅花诗千古留名,独占鳌头,名副其实。我在腊梅边流连,小声浅吟腊梅的诗词,沉醉在那飘逸绝俗的意境中。

我成长在农村,却从没注意过腊梅花,直到住进小城的怡和园小区才和腊梅结缘。每到腊梅花开季节,我尽情欣赏它的洒脱身姿。前年花开时正好遇上了一场大雪,我忧虑梅花的安危,一大早,就跑到梅林,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腊梅并没有枝折花落。相反,晶莹的雪花包裹着花朵,更加楚楚动人,犹如含羞的少女戴着白色的头巾俏皮地回眸一笑。凌寒傲立的虬枝瘦茎镶上了厚厚的雪,如一把把出鞘的宝剑寒光闪闪,又似一支支长戟怒指天空,淡定凛然地向冰雪叫板。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是雪梅的绝妙写照。“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为附庸风雅,聊博一笑,我也胡诌几句,忝列为诗:疏枝遒劲寒窗伴,雪裹桔黄雅韵藏。只向园林开冷蕊,何妨庾岭送幽香。冰魂入梦笛声弄,玉骨临风斜影长。欲嫁东君天不管,报春报喜报群芳。已到一九,严霜冰雪即将来临,天气更加寒冷,但我并不担心腊梅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超凡能力和顽强毅力。

新年的钟声敲响,腊梅已经报春,让我喜不自禁。我愿成为一剪寒梅,接受寒冬的洗礼。

电子烟花庆新年

文/宋婕妤

大年三十,太阳羞答答地到中午才露出了半红的脸。我和爸爸妈妈三点不到就赶去爷爷家吃团圆饭。

吃完了晚饭,忽然听到天空中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隔壁人家在放电子烟花。夜空中随着录音机里的爆竹声,电子烟花一会儿绽放起了黄色的菊花,一会儿又开成了红色的玫瑰花,大红的牡丹花,还有紫色的,绿色的,不知道名字的花朵。各色各样的烟花图案特别好看。除夕之夜,大家都在欢度春节,我隔壁人家想出了这个好办法,既保护了环境,又给过年增添了喜庆。

漂亮的电子烟花给除夕的夜穿上了七彩的衣裳,我看得入了迷了,感觉自己也长了一对翅膀,飞向了五彩缤纷的夜空,和电子烟花一起唱起了《新年好》。

怀念贺卡

文/吕清明

随着元旦渐渐临近,每次打开电子邮箱,都会收到几张电子贺卡。贺卡上图案精美,寄语浪漫,还有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精美的电子贺卡让我怀念起 10 多年前互赠贺卡的岁月,品味贺卡上的祝福,欣赏贺卡上的精美图案,成为少年时代难以忘怀的记忆。

上初中时,每当新年临近,同学之间就要互赠贺卡。每天下课后,同学们就围在学校门口的小摊前,地上摆满了五颜六色、图案各异的贺卡,那时大受同学们欢迎的贺卡有《西游记》、港台明星、山水风景,我们挤在摊前,不断翻看各种贺卡,然后买下自己最喜爱的图案。回到班级后,搜遍脑海中的所有词汇,在贺卡上写下新年祝福,诸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学习进步、一切顺利”等,写好后送给自己最要好的同学。每每收到同学送的贺卡,都非常的幸福和高兴,在心里小小虚荣上一回。把贺卡放在手中,先是看一看贺卡上的好看图案,再翻过来阅读同学写的新年寄语,祝福语尽管寥寥数语,但每一个字都很亲切,读起来让人感到温暖。

我把贺卡珍藏起来,没事的时候,都会拿出来从头到尾翻看一遍,读一读那温馨的新年祝福,回味那纯真的同窗友谊。

在高三的时候,暗恋上了班里一个文静女孩,纯真的感情一直埋在心里。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她在高三复读。我们经常书信往来,谈学习,谈理想,谈未来,我不断地鼓励她。我在大一的元旦前夕,精心挑选了一张绽开着鲜艳玫瑰的贺卡,在贺卡后面写着:像铿锵玫瑰一样,绝不放弃,加油!那个女孩也给我邮来了一张贺卡,上面盛开着娇艳的牡丹花,贺卡后面除了地址和姓名之外,是她亲笔画的两个心型。看得我砰然心动,拿着贺卡在学校的操场上恣情奔跑……后来她上了另一个城市的大学,我们也渐渐地失去了联系,但那张贺卡我一直保留到现在,贺卡上留下了我青春的美好回忆。

现如今,每到新春佳节,都用短信或者邮件进行问候和祝福,贺卡越来越少。少了贺卡上的温馨祝福,就少了那种令人久久回味的纯真与温情……

守岁

文/于春

据古老传说,守岁是为了抵抗“年”的侵犯,“年”是一种凶兽,天下万物皆是它的口粮,它喜欢每天换一种口味。人们经过无数次血地教训,终于掌握“年”的习性,它喜欢在一年之中最后一天到村子里吃人。这一夜,人们必须时刻警惕,以躲避“年”的伤害。虽然现在没有年兽了,但是守岁成为一种习俗传承了下来。在我的老家,大年三十夜是不能睡觉的,必须守岁,等待着新年到来的那一刻。

小时候,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父母就会给我压岁钱,对于小孩子来说,压岁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我可以买小皮球、玩具枪。同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就会准时响起,噼里啪啦……!这是各家迎接新年的序章——开门炮,千家万户的鞭炮在同一刻鸣放。让我特别高兴的是,我在鞭炮声中又跳又叫,用独特的舞蹈的迎接新年的到来,在鞭炮燃放完毕之后,飞快地跑过去查看拾捡未燃放的鞭炮。

上世纪九十代,我们村才刚通电,电压很不稳定,时暗时明,让电视机成了摆设。没有电视机,当然不能看春晚守岁。长夜漫漫,父母会轮流给我讲故事。但是故事总会听腻,我不停地打着哈欠,眼睛不听使唤地要闭上。

这时候,父亲就会说:“不能睡,等下还有好戏看。马上可以看到老鼠嫁女。老鼠们穿着红色喜庆的衣裳,老鼠新郎骑在懒蛤蟆身上,四只老鼠抬着坐在老鼠新娘的花轿,一路吹吹打打,像缩小了的人类世界,特别有意思。”

于是,我又睁开了眼睛,死死盯着房间的各个角落,寻找老鼠结亲的身影。但是我总是没有坚持到最后,不知不觉睡了过去,当然也就没有看到老鼠结亲的身影,就怪父母不叫我。他们信誓旦旦保证下次一定叫我。可是每年我都会提前睡着了,没有见到神奇的老鼠嫁女,真是一项遗憾的事情。长大后,我才明白老鼠嫁女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老鼠是四害,人们希望它们在旧年把女儿嫁出去,新的一年里就会少一只老鼠吃家里的粮食。

随着我渐渐长大,不再期待压岁钱、捡鞭炮、老鼠嫁女,但是还会继续守岁,仿佛过年不守岁就少了一点过年的味道。

一串鞭炮闹新年

文/周卓然

“啪……”这声音,将告别过去;这声音,将迎来新的希望;这声音,将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除夕更是热闹非凡。吃完年夜饭,爸爸带着我和姐姐到场地上放鞭炮。“过年了!”鞭炮随一声长啸响了,“噼里啪啦”,鞭炮在空中交织、升腾、闪烁、飞扬。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眼前的这幅壮景真让人惊异。

鞭炮放飞了,人们的理想也随之飞扬,世间的美好也随之到来,心中的苦恼也随之消散!

天空中的烟火,时而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时而是一朵秋日的金丝菊,花瓣美丽妖娆,在夜空中尽情绽放稍纵即逝的美丽;时而是一只大雁,“咻”的一下一飞冲天,在天上展开了它那美丽的翅膀;时而是一只小鸟,在空中低飞,却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我们……

鞭炮在空中“爆炸”了,炸开了美好的未来,炸开了新的希望,炸开了充实的明天!

“咚咚咚……”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大家放飞了一串又一串的鞭炮,新的一年也随鞭炮的炸开,随之到来了。

新年钟声

文/白雪

古老的钟楼,又一度敲响了新年的钟声!

新年的钟声,雄浑而悠扬。只有这新年的钟声,才会如此震撼心魄……

哦,钟声,你来自远方,又飞向远方。宛如12只鸽子振动翅膀,依次起飞,拖着响亮的哨音翱翔……

在天与地之间荡起回音,在情感起伏的碧海上掀起波浪,在美好的回忆里竖起碑林,在展望的目光里升起多彩的希望。

12个月过去了,这12只鸽子前来谢幕,爆竹为难忘的2015年送行;12个月来临了,又有12只鸽子前来导航,礼花为缤纷的2016年盛开……

妈妈的香肠

文/宋莺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每逢“大雪”到新年前后,家家户户的阳台、窗台上都会挂满香喷喷的香肠,灌满了新年的憧憬和喜悦,如一串串红灯笼挂出新年的喜庆,如苍老岁月的耳垂上每年挂上新年的耳坠,总是赶在新年前盛装出场,又像是在岁月深处摇响新年序曲的风铃,像是母亲在唤儿回家吃年饭!又到一年香肠飘香时,这舌尖上的年味也随那风干的乡愁越发地浓了,归家过年的脚步也就越发地近了,这熟悉而亲切的味道又将我的记忆飘回到昔日温情的时光……

记得小时候,每年春节前,妈妈都会带领我们全家一起做香肠。那时没有装香肠的机器,全是手工活儿。全家分工合作,爸负责切肉,妈来拌肉,将冰糖、花椒、酒、盐、辣椒面等按一定的比例加入肉中拌匀,腌上好几天。然后一家人就开始灌香肠,爸妈负责往猪小肠里装肉,我和姐就开始把肉往下捏,待到把一截小肠都塞得胖胖的,我们就用针往上戳,把里面多余的空气放掉,有时不小心会将小肠戳破,我和姐觉得很好玩,哈哈大笑!每年腊月里做香肠,都是最冷的时候,我们的手常被冻得通红,但心却是热乎乎的,因为这香肠里面装进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欢声笑语,装进了新年的愿望和梦想!总觉得过年要在家里挂满香肠才有年味,而自家做的香肠定是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家常菜,代表着自家独特的味道!

后来为了考研,在高校附近的山上租住农民的楼梯间,吃农民的包饭,每顿菜都不够吃,常吃不饱饭。就把妈妈做的香肠用电热杯煮熟,切好,带到吃饭的饭馆,把香肠往菜汤里一烫,便可多下些饭,吃得饱些,这样熬夜复习迎考,就不怕饿了!每次带着香肠去,饭馆老板总会笑我说:“你自家的肥香肠又带来了!”我并不觉得难为情,因为这是妈妈亲手为我做的,是外面买不到的味道!就这样,妈妈的香肠在我的考研路上,助我一臂之力,让我如愿圆了读研梦!

后来又在复旦考博,食堂的饭菜也是清汤寡水的,吃不饱。这时妈妈又从老家寄来了香肠,一闻到那熟悉而亲切的香味:酒香、肉香,还有家里柴火熏香肠的烟熏味一起扑面而来,仿佛就嗅到了昔日的年味、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我的记忆又会随那香味鲜活起来,又能感受到妈妈在我求学艰辛路上带给我的力量!

后来爸常说,以前人们做香肠腊肉,是因没有冰箱,新鲜肉不好存放。现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有冰箱,天天吃新鲜肉,每年还做那么多香肠干嘛,就算想吃,去外面买点就行了,不必自己动手做,太麻烦了!

但妈妈还是不嫌麻烦,每年春节都会亲手做香肠。后我在外地安了家,每年回家过年,总能吃上妈妈的香肠,走时还会带些走,吃完了,妈妈还会花很贵的邮费再给我寄些来,只为遥寄那份惦念与牵挂。想家的时候,我总会切一段来吃,让远在异乡的我总能嗅到那带着儿时记忆和昔日温度的味道,那是舌尖上的母爱与乡愁,总让游子回味悠长!

新年的脚步近了,归家的脚步也近了,只因妈妈的香肠在牵引着游子的嗅觉和味觉,牵引着游子似箭的归心,只因妈妈的香肠在记忆深处飘香!

新年怀故人

文/苏艳

步入中年,容易怀旧,一些人和事,不经意间就重现脑海,特别是对已逝的亲人,那份无处可寄的思念,伴随着新年的临近,越来越浓。

从小与姥姥和姥爷同住,感情尤胜父母,16岁之前几乎没有离开过他们。最喜欢和姥爷去赶集,去时坐在独轮车的横挡上,姥爷推着我,棉袄里塞着灌了热水的瓶子取暖。一进腊月门,集上的人特别多,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糖果和小食品吸引着我的目光,不停地要这要那,只要是我喜欢的东西,钱再紧巴姥爷也想法省出来买给我。置办的年货多了,小车装满,我就下来跟着走,姥爷用宽布条拴住我的手腕,另一头系在腰上。东西买齐了,姥爷就带我去吃灌汤小笼包,喝羊汤,回到家已是下半晌。姥爷的罩衫长到膝盖,两个口袋又深又大,里面装了瓜子、花生和糖豆,我就这么一路吃着走回来。

年三十下午,姥姥在堂屋里的八仙桌上摆满了供品,墙正中挂上了家堂。打开的卷轴素纸上,一层层的亭台楼阁和一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姥姥说,那些都是上辈的祖先。姥姥在暖壶胆里用泥封着的醉枣这时也开坛了,她挑出个儿大、鲜亮的,按在供桌上培成山尖状的小米碗里,小米是用来插香的,从年三十晚上接神,到初二早晨送神,香要一直烧着,不能灭。醉枣的香味儿勾得我流口水,我偷偷抠下一个来吃,姥姥就再补上一个,嘴里念叨着:“先人莫怪,孩子小,嘴馋。”这样都舍不得呵责我。反而是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小表哥,学我的样子抠了个枣吃,被姥姥拧了耳朵。

天傍黑,姥爷就领着院中的兄弟们、舅舅和几个表哥去村头接神,都说不让女孩子跟着,我闹着要去,一撅嘴,姥爷就妥协了,我拽着他的手,提着红灯笼骄傲地走在前面。

姥爷喜欢喝酒,大年夜,饺子就酒成了“保留节目”。喝到尽兴处,姥爷和舅舅往往来上一段儿小戏,我听不懂,但姥爷眯起眼睛摇头晃脑咿呀顿挫陶醉的样子让我看了也着迷。有时姥爷会用筷子蘸了酒让我舔舔,怪怪的味道噎得我反身钻进他的怀里。姥爷笑着用粗糙的大手摸我的头,会刮着小辫的发丝,扯得疼。现在想想,那细微的疼里包含着多少隔辈的爱呀!一盘火炕垒到屋子两头,烧得热热的,炕上摆了矮桌子,酒一直不撤,姥爷、舅舅他们斗纸牌,守岁到天亮。我在睡梦中都能听到姥爷嘬小酒盅的响声……

如今,传统的风俗随着时代变迁逐渐消失殆尽,我更加怀念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大集,那些最生动、最有人情味的生活场景深深印刻。新年想起这些旧事,当日子一天天走过,我又将变成谁的旧人?

新年福到

文/朱凌

上班的时候经过门房,老师傅递给我一副对联,笑着说:“这不快过年了,报社的发行人员给送来了对联,一家一户添点喜庆。”对联拿在手上,心里暖洋洋的。

来到公司,老板问联欢会的事宜,一再叮嘱办好联欢会是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他说一年了,同事间也该聚一下了,总结一下今年的成绩,谈一谈来年的想法。过年,不仅是家人团聚日子,更是同事及好友间联络感情的日子。

从同事手中,接过远方寄来的信件。打开一看,原来是文友寄来的贺卡。简单的几个字,“新年到福送到”,却让人倍感温暖。拿着贺卡,我能够想象得出,她提笔写这几个字的模样。

走在街上,商场及超市门前,挂满了灯笼和彩带,年还没到,便感觉到身在其中。街上的人们也都大包小包地拎着,人们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经过车站,看到一群孩子站在那等车。谈论最多的是新年的打算,有的说拿了压岁钱,给父母买些礼物。有的说想在新年,学会如何做家务。还有的则说,新的一年里,争取多考好成绩。望着这群孩子,心里有着些许感动,而我也在心里暗暗地发誓,新的一年里,不让父母为我多操心。

带女儿回家,看见母亲正在炸肉丸。见我们回来了,母亲笑呵呵地往我们嘴里塞,并且不停地问:“好吃不?”我和女儿笑着说:“好吃。”母亲也笑了,她对女儿说:“外婆多给你们炸点,想吃了,让妈妈给你热一下。”母亲和女儿一老一小在厨房里说着笑着,盼望着新年的到来,看着她们,我也笑了。

这些天眼中看到的,耳边听到的,全都是与年有关的事情。有喜悦,有快乐,有期盼,也有等待。喜悦着属于我们的年就要来到了,快乐着在新年里能和家人团聚,期盼着来年能越来越好,等待着亲人归家的脚步。

新年到,福送到。新年是所有中国人的节日,只要你是中国人,只要你有一颗中国心,那么你就会在这其中感受到快乐。让我们多将祝福送给自己的亲人朋友,让这份祝福在尘世间流淌,并且对素不相识的人也说一声,新年好!

新年话“福”

新春佳节,许多人家都喜欢在门上贴个大红的“福”字,有的人家还把“福”字倒贴,取其谐音“福到了”之意。这一传统习俗,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福”,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个吉祥字。我国自有文学以来,就有“福”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中的“福”字是“双手捧酒食奉于神主前”的样子,这是古代祭祀的形象写照,含义是敬拜上天,祈求神灵保佑,逢凶化吉。《说文》书中亦谓“福”从示声,“示”说明与鬼神和祭祀有关,即祈求远避灾祸,降临幸福。另外,从“福”字的结构来看,“福”字由“示、一、口、田”四个字组成,“示”表示有衣穿;右边上面“一”象征房屋的梁,表示有房住;中间“口”表示人口健康兴旺;下边“田”表示有田地耕作。一个人有田有地,吃穿不愁,岂不是有福?

古人对“福”字字义的解释有多种。“福者,备也。”这是《礼记·祭统》中郑玄的注解,意思是什么都齐备。《释名》则说:“福,富也。”《广雅》说:“福,盈也。”《韩非子·解老》说:“全寿富贵谓之福。”也是“备”的意思。《尚书》对“福”字说得更详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很显然,一个人长寿、多财、健康平安,崇尚美德,其命善终,那就是他的福气、福分。

在现代,“福”又有新的含义。福是什么,我认为福是一种美的感受与体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境遇,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向往。一个人面对不同的境遇,对福的感受也不尽相同。生活贫困的人,认为“富足是福”;经历过灾难的人,认为“平安是福”;身患疾病的人,认为“健康是福”;身陷囹圄的人,认为“自由是福”;乐善好施的人,认为“奉献是福”。

其实福不仅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修养。福喜欢与真、善、美为伍,它总是出现在正直、无私、善良、真诚的身边。幸福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欲壑难填,无休止地追求金钱、权势、美色,其结果,不但不能得到幸福,反而会福将成灾、祸将临头。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愿新的一年,幸福叩响每一个人的心扉!

家乡年味

文/郑靖琛

又是一个新年,奶奶和前年同样,炸父亲买来的几斤金鲳鱼以庆祝新年。

若隐若现地,奶奶亲手种植的那片菜地浮现在寒风之中。我疾疾地穿过羊肠小道,猛然看见奶奶正艰难地伐柴。“啊,奶奶,别只顾忙活了,回灶房去吧!”奶奶的头上好像多添了几丝银发,弯几下腰便会急促地喘一次气。“这天气冷,跑我这干什么。”奶奶边嘀咕着,边用衣袖擦擦汗,“孙儿,去吃些鱼。”

我和奶奶共同走进那朴素的小灶房。昏黄的灯下,爷爷正扶着拐杖坐在椅子上认真地读报。“来了呀,孙子过年十一岁了,新年快乐!”爷爷见我进来就笑呵呵地说着。火炉旁刚烤熟几条鱼,锅边堆满亮透透香脆脆的鱼肉片和面粉。奶奶两三步跨去,夹几束柴烧紧火。我边坐下边说:“近来风很大,奶奶您上年纪的人别劳累。”奶奶帮我拉好围巾:“还不快吃些鱼,这种天会感冒,千万小心……”奶奶塞给我鱼吃。

这时房门“呀”的被打开,“香味真浓,”母亲走过来,“爸妈也吃吃。”奶奶额头上的皱纹渐渐舒展,手脚麻利地烧旺火继续烤鱼。于是爷爷放下报纸,也一同我们分享这香郁的喜悦。就在奶奶递给我鱼的那一刻,我看见了奶奶苍老的手——一座座绮丽而壮观的山川,布满许多纵横交叉的河流,还有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天坑和盆地、平原。岁月是个雕刻家!

鱼烤熟了,锅中的油沫慢慢地消失。堆堆的黄金正等待利用着,“有鱼新捞了,怪不得闻着香。”父亲踏进来,开门见山地说。然后我们都大口横扫鱼阵,但奶奶只是普通的工人。

正是:

小灶灯明柴火旺,

厨机时将熟冷问。

不知仙肴何多暖,

油香灰热用情温。

年是短暂的,宴是会散的,鱼是易冷的,只有那丝情,仍在我心中烧着……

新年,我要写封家书

文/陈柏清

每周我都给爸爸打电话,这周也不例外。我:“喂?爸爸,是我。”电话那头爸爸很熟悉的声音,“柏清啊,在哪呢?”这是爸爸例行的开场白,我说我刚下班,我问他身体好吗,最近有没有感冒,还坚持锻炼身体吗?爸爸说,没感冒,这些天天气不好,没敢出去,在家里溜溜。他问我还好吗,我说很好,这些常说的话问完了,听筒出现短暂的沉默,爸爸说,没事儿挂了吧,好好工作,不用担心家里。

挂了电话,我愣了好一会神,其实我跟爸爸有好多话要说,每次都是这种感觉,可是一握住听筒,就不知从何说起,中国人都是慢热的,不如外国人那么直接,除非是恋人,亲人之间的电话沟通很容易流于形式,内心的话无法表达。

心里突然想给老爸写封家书。

上一封家书是什么时候?十多年前,那是我大学毕业前夕,我给爸爸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跟他说起自己毕业后的想法以及对未来的思考,那时写信大多是因为电话费太贵,而心里又有好多话要说。“马上相逢无纸笔”,除了书信只能靠人传话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家书抵万金也成了一种意向代指。

此时,我铺一张纸笺,写下一行字,“亲爱的爸爸,我想你……”这句话连同以后的句子我写好后,要出去,买信封邮票封好,投到邮筒,寄出去,然后经过几个昼夜,也许还经过天上地下,再经过邮递员的手,到了我爸爸那里。信件传递很慢,可是这种慢带来的是,我相信我爸爸打开这封信,看见“爸爸我想你”,他一定是激动万分,甚至会泪盈于眶。他抚摸着精致的信封,内心会感受到我们之间的温度,那些从不便在电话里说出口的话,会使他明了我的感情,明了女儿藏在心底对父亲的心意。所以,这种慢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那些深浅不一的字句,大大小小拐弯抹角的笔画是他熟悉的,这些文字在入眼之际,都会带给心灵感动,勾起某些回忆,温暖彼此。

打电话,发微信,甚至视频都很便捷,但多了轻率,少了许多郑重,浓厚。现代化的沟通方式像一杯饮料,酸甜苦辣入口便知。而书信却像甘醇的葡萄酒,会令你久久回味,这就是书信的意义。现在,我的笔在纸上快乐地游走,我回忆起从前许多有趣的事情,也跟爸爸谈到目前的状况,我发现面对一张白纸的时候,比握着听筒轻松得多,我可以自由地表达许多东西。而父亲,看信时候也不必过多考虑语气表情是否合适听筒那边的我。书信有更大的表达空间,而且适合回味。书信会把我们就都没有体会过的感动找回来,是我们的内心除了思考要解决的问题,除了面对的琐事与工作,还可以去领会一下感动和回忆,这些也许被认为无关紧要的心理活动,但其实,如果一个人丧失了这些无关紧要的情绪,那还称之为人吗?

所以,如果时间允许,就写一封家信吧,也许成不了《傅雷家书》那么留名千古,也不会像《曾国藩家书》给世人那么多教育意义,可是那一封封家书,书里那些揉进思念和亲情的字句,会激活你内心的柔软,会带给你感动,多年后,世事也许变迁,可是你或者你的亲人会在这些信中感受到岁月的温暖。也许人生最浪漫的事,就是坐在摇椅上,读着过去的信件,一起慢慢变老。

新年瑞香

文/任崇喜

新年来到,瑞气临门,吉祥如意。看到瑞香的花朵,嗅到浓郁的香气,人们知道,春天的大门就要打开了。

瑞香的名字,据说与北宋的一个僧人有关。地点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的庐山。宋朝的一天,一个喜欢云游的僧人在庙后石凳上入定,梦中被浓郁的花香陶醉。他醒来后四处寻觅,在草丛中发现一株小树,绿叶笼罩、芳香袭人。他将这株小树移植盆中,供于佛前,为其命名“睡香”。

“山深月冷梅花尽,压尽群英是此香。”此花开时,正值新春佳节,人们认为此为花中祥瑞,所以将“睡香”更名为瑞香。宋代诗人王十朋说:“真是花中瑞,本朝名始闻。江南一梦后,天下仰清芬。”

瑞香的名字,在唐代就已经存在了。“大历十才子”之首的钱起就写过《瑞香花》:“得地移根远,交柯绕指柔。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此外,那位颇有传奇色彩的陈子高也写过瑞香诗,只是不知道这位“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的男人,在无奈的人生游戏中,怎样看待如花一样的生命?

瑞香在宋代颇受欢迎。诗人杨万里描摹过它的神韵:“外着明霞绮,中裁淡玉纱……香中真上瑞,兰麝敢名家。”朱敦儒这样说:“紫帔红襟艳争浓,光彩烁疏栊。香为小字,瑞为高姓,道骨仙风。此花合向瑶池种,可惜未遭逢。阿环见了,羞回眼尾,愁聚眉丛。”

一天,苏轼与友人在杭州真觉院聚饮并赏瑞香花。苏轼即兴写下《西江月·真觉赏瑞香》:“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后红。此花清绝更纤。把酒何人心动。”夜半时分,月下的幽深小院,有清风徐徐吹来,城楼上的画鼓响了三通,灯油也快燃尽,文友饮兴尚浓。他们把瑞香花插在黑头巾上,连陪欢的歌女们都争抢酒杯畅饮。苏轼乘兴又作《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更看微月转光风,归去香云入梦。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灯花零落酒花,妙语一时飞动。”一首小词,把当时社会的宴饮生活写得活灵活现,情趣盎然。

瑞香属常绿小灌木,叶子和桂花、冬青差不多而略细小。如果把瑞香放在春天的百花园里,实在貌不惊人,但在万花凋零的冬日,它便显得卓尔不群。尤其是盆景,更有一番潇洒神韵。

瑞香又名“风流树”“瑞兰”“蓬莱紫”“千里香”“雪花皮”“山棉皮”等。深绿的叶丛中,瑞香花恣意怒放,花开满枝,一团团,一簇簇,光艳夺目。花被筒状,上端裂成四瓣,乳白色,夹带一点紫,形若丁香。印象中,有一种蔷薇叫“十里香”,桂花也有被称为“百里香”的,但与瑞香霸气十足的香气比,则是小巫见大巫了。瑞香含苞待放之时,浅紫色的花团掩映在枝叶之间,每个花团都有数束纤细的花蕾。瑞香花香浓烈,几乎可称为桀骜不驯。“曾向庐山睡里闻,香风占断梦里春。窃花莫扑枝头蝶,惊觉南柯半梦人。”诗人戏称瑞香花香袭人,在幽室中坐禅的佛僧也会为之心慌意乱。

让人想不到的是,如此芳香的花儿,竟然还有个很粗俗的别名——花贼,说它偷得百花之香集于一身。李渔甚至把瑞香贬为“花之小人”,其理由是此花“能损花”,还解恨地说:所幸瑞香开在冬春之交,群花摇落,诸卉未荣,能够与瑞香相遇的,仅有梅花、水仙两种,“故罹其毒也亦不深,此造物之善用小人”。其实只是,瑞香的肉质根部有甜味,且散发香气,容易引致虫害毁根。

以色、香、姿、韵四绝着称于世的瑞香,在春节期间开放,花开满枝一团团、一簇簇,繁花似锦,清香浓郁,为新春增添祥瑞之兆。它契合了人们“瑞气盈门”“花开富贵”的美好愿望,因此历来被视为吉祥之花、富贵之花,深受人们推崇。

老家的春节

文/杨昊霖

马年春节,我回到了老家泰兴。和张家港相比,老家的春节氛围更浓一些。

贴春联、挂红灯,喜气洋洋的年味马上就有了。熏腊肉、蒸年糕、做馒头……家家户户好不热闹。除夕这天,全家人都在准备年夜饭,芹菜必须有,吃了会勤快;鲢鱼不能少,连年有余呀!尽管忙碌,一家人其乐融融,厨房里、客厅里,整个家里、院子里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

除夕夜,我们一家人有说有笑,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精彩的春晚,连平常最先吃完饭后立即玩电脑的哥哥,这次也在一旁耐心等待,把电脑游戏抛在脑后了。今年的马年春晚简洁却不简单,幽默的小品让我捧腹大笑;美妙的音乐,让我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摇摆;神秘莫测的魔术表演博得了全家人的掌声……新年倒计时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生怕错过这一美好时刻。“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很高兴,我又长一岁了。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礼花漫天飞舞,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天空上盛开的花朵,有的如明亮的启明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给我送上了压岁钱,他们都祝我新年快乐,学习进步。我在心里默默加油,新的一年,我要龙马精神,不让亲人们失望。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吃了泰兴风味的大汤圆,我知道小伙伴们在张家港吃的都是小团圆,虽然不一样,我都觉得很好吃。没错,不管在哪里过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都会觉得幸福美好,小伙伴们,你们说是吗?

每个人的新年

文/李声波

匆匆又一载,得失莫忘怀。抚却奔波苦,笑看好运来……,猴年到了,我顺诌了上面微信,发给朋友,也留以自勉,等到这个冬天的几场飞雪中探出头来,满眼就灿烂起猴年的阳光了。

短短又一年的好时光。一年,不足以沧海桑田,却可以变迁很多事物。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得像电子流动,电源一通,正极、负极、电阻、用电器……来去匆匆,不亦乐乎,一年的变数流量,抵得上古时若干年。日子越过越琐细,总是越解越迷惑,用着近于苛刻的青春考核,兑现年迈之后的点滴幸福,人们每日摸爬滚打,日理万机,真正积淀下来的又有多少呢?

可他们总还能体会到,人生的行程毕竟太过漫长,即便用尽所有的激情壮志也不能一口气走完,总还得走一段停一停,找个路口歇歇脚……可是春节,便照旧扮起这样一个角色,一个还算不错的休憩之所、情感驿站,毕竟千百年来,它已停泊过无数颗装满各种滋味的心灵。过年,不论乡村、城市,空气里都漾起一种不可言说又挥不去的奇妙情愫。

人们的生活可能不比从前那样过于留恋美酒佳肴,但吃喝毕竟还是一大项。大快朵颐之间,仿佛在卖力昭示“过年”的永恒意义之一种。印象中,粗茶淡饭似乎可以使人清心寡欲,其实不然,珍馐美食才更容易刺激嗅觉,诱发食欲。

人们的观念变化了,可能不再把过年看得多么隆重,守岁也不再是神圣之举,但祖辈造传的基因不容许他们对年过于轻狂,人们的骨子里,就连小偷也歇手,尽管头几天里还曾大显神通,但在这一夜,他们猫身不动,乡人谑之曰:小偷也过年,而更多的佳愿在年夜得以彰显。积攒了一年的豪情,不能喊,好在有鞭炮,轰轰烈烈炸响心中那份痛快;羞于说,就用庄严的祭礼表达内心那份虔诚。

也可能,古老的年已跟不上现代人疯长的思维和飞快的步伐,正气喘吁吁,尴尬狼狈,看着人们把自己一点点弄得面目全非,变味了。不能否认,那为数不少的人当中,可能有你,可能有我,一个“迫于生计、身不由己”的堂堂借口,就可以教我们在年的衣襟前后奔波穿梭,比往常更忙碌更徒劳地为前程抛砖引玉,为后路铺金设银,把好端端的年煎熬成一团焦灼的欲望之火,却照不见自己日益流向更甚的庸俗和卑微。也许,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还是会渴望借用缝隙间一点幸存的“年味”为自己打点行装,修茸烦恼,整理头绪,沉淀思想,预备在下段行程里走得顺一点,把风雨、得失、苦乐看得从容一些……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都强调“新的一年,是关键性的一年……”其实无论高官小民,每个人的新年都弥足珍贵,充满希望和未知,哪一年不是他们生命之链上无可替代的一环呢?

俗说早就说:年好过,日子不好。于是就有希冀和憧憬翩翩而至,那是年轻人开之不败的花;就有回忆和怀念悠悠而来,那是老年人嚼之不尽的果;我想这就是生命孕育的花和果。

父母的新年愿望

文/郝长青

前几天,我跟父母通电话,商量春节怎么过。父亲提出了新年愿望: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每天晚上六点至九点,尽量都别串门了,一家人聚在客厅里看看电视、聊聊天。

初听父母的新年愿望,我感觉非常可笑。这算什么愿望,太平常了,平常得几乎和吃饭呼吸一样简单。但沉思过后,我才真正明白父母的心思。

是啊,我们小时候,家里没电。每天晚上,我们姐弟几个围在煤油灯前写作业,母亲在旁边借着一点灯光给我们缝补衣服,父亲坐在马扎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偶尔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写完作业,弟妹们缠着母亲讲故事,无非就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这些传统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遍,但我们还是津津有味地听得入迷,每次都能听出新意,每次都能感动得热泪盈眶。场面是如此地温暖、安详。

1981年,包产到户第一年,粮食大丰收,父亲赶着牛车,卖了三麻袋粮食,到县城买回了一台十二寸黑白电视机。虽然很稀奇,但我们写不完作业是绝不会开的。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面,虽然眼睛都盯着电视屏幕,但偶尔也会聊上几句,母亲有时看不懂的情节,还会请教我们。虽然没有了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的韵味,但一家人聚在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还是非常惬意、和谐的。

后来我们慢慢长大,陆续外出求学,找工作,结婚生子,每年回来与父母相聚的时日也就春节这几天。可拜访老师,同学聚会,走亲串友占去了大部分时间,每天回到父母家中已经很晚,有时父母已经睡下,想和我们拉拉家常都没有机会。

现在电脑升级了,网络发达了,手机也能上网了,可人与人当面交流的机会却少了。大人小孩都成了低头一族,有空就对着屏幕跟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认识的、不认识的,见过面的、没见过面的人无话不谈,可面对父母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总认为多给父母一点钱,多买点好吃的就是孝顺了,可我们却不了解父母真正的需求。

其实,对我们做子女的,父母的要求并不高。孩子们在身边多待会,陪他们聊聊天,说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哪怕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陪他们闲坐会;或者陪他们一起看会电视,一起吃顿饭,在盼了一年的春节这几天与他们多待几个小时,就足够了。

亲情不容易被遗忘,亲情却容易被忽略。但有时,忽略也是一种遗忘。

掬一瓣心愿予新年

文/鲁珉

白雪飘飞的冬天,虽然有点寒冷,却也带来新年的气息。静心倾听,似乎就能感受到新年悄然而至的脚步声。

光阴犹如沙漏,不停地在悄悄滑落在昨日的黄昏。2015,就这样一个华丽的转身,退隐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蓦然回首,那一个个身影、一件件过往,便只能在眼前慢慢回放。所有的人与事,不论是欢乐还是悲伤,成功还是失败,顺境还是挫折,瞬间都成为不可回转的过去式。

平安,是过去一年最贴心的标签。平安是人人传唱的一支歌、平安是人人爱看的一幅画、平安是人人常吟的一首诗。信奉“知足常乐”,图的是平安。就像那首《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盼个平平安安”。

健康,是过去一年最贵重的礼物。没有什么能比健康更值得拥有,你可以没有高官厚禄,没有豪车豪宅,但一定不能没有健康。不仅拥有身体的健康,也拥有精神的健康,而很多时候,心灵的健康比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坚守一种信仰,恪守一份追求,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只要有健康向上的力量,总会迎来光明的未来。

知足,是过去一年最满意的财富。不论你是否成功,知足常乐才是最大的财富。在外忙碌一天了,回家听到一声轻柔地“回来啦”是知足;远行在外,一个“到了吗”的电话是知足;感冒咳嗽,递上一杯温热开水,随后一声“好些了吗”是知足。家人关心是知足,家人安康更是知足。

就是在这些幸福地感受中,迎接新年的脚步,聆听新年的钟声。我想,那钟声一定有着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越寒冷的冬天,可以穿透时空,将过去的一切清零,使我们能够清新地踏上新年的征程。

静心聆听新年的钟声,就能够感受到那洪亮的声响,能够带来是满满的希望,带来满满的祝福。犹如空山里的回声,能够重复着小小的幸福与快乐。

新年里不需要太多的疑惑。不必过分专注于梅的芳菲温暖了谁的渴望,也无须深究雪的冷香纯洁了谁的梦想。只是应该,收藏起昨日的挂历,连同一些陈旧的心情,整齐地叠好,尘封于昨日的抽屉里,轻装去迎接新年的曙光。

掬一瓣心愿给新年,让第一缕晨光的灿烂照亮前行道路;让第一抹朝霞的美丽绚丽前行岁月;让第一丝清风吹散前行的雾霾。

掬一瓣心愿给新年,希冀能够在某个薄雾缭绕的清晨,远望缕缕炊烟,悠然行走在山间小路上,看露珠点点,看层林尽染。能够在某个阳光暖暖的午后,执几卷旧文新书,静谧地游走于文字世界,读经典美文,品缕缕书香。

掬一瓣心愿给新年,然后激情满怀,踏上追寻梦想的路。更希望在新的一年年里,能够握住快乐的翅膀,迎来满眼的春暖花开。

新年随笔

文/飞雪

执笔而起,依然喜欢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记录生活,喜欢怀旧却不恋旧,人生就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每一站都有独特的风景。

好的坏的都属于自己!

一年的时光说走就走,感觉比翻一本书还要快。蓦然惊觉,又到了季末年尾。站在新旧年的交界线上,突然思绪难平,感慨万千!曾经向往如何美好灿烂的2020,然而确却是充满了恐惧和彷徨,有许多的生命悄然而逝,横行霸道的病毒让我明白,原来自己可以离死亡如此之近,在无数个忐忑不安的日子里,那些追逐的名利、金钱,包装肉体的奢侈物质,求而不得的爱情,以及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扰……都变得不再重要,甚至有了一个最卑微的愿望——活着就好!是啊,活着才可拥有一切,活着才能牵紧父母苍老的双手,陪孩子嬉笑打闹,才能深情的拥抱爱人,感受这万千世界的变幻莫测。不是没有“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看淡生死”的豁达,只是我们都有太多的牵挂!

生活似乎一成不变,日子也一天天重复着,可日历还是无情的一页一页挥去,从烈日炎炎到寒风凛冽,从菏叶田田又到梅花映雪,这季节的更迭,韶华的逝去悄无声息!过去的已然已经成为过去,成功也好,失意也罢,一切都抵不过流年似水。是遗忘,还是打包封存心底,无论如何,都要从过去果断抽身,用全新的自己,微笑着拥抱新年的第一缕眼光!未来依然有很多的未知,不能因无法预测的明天而茫然了今天,活在当下,珍惜当下,淡然处之,生活也许会多一份快乐少一份烦恼,多一份炽热少一份失落,多一份善良少一份苛刻!

只要心向阳光,定会一路芬芳!

年来了……

文/李丹

小城在一进入腊月的时候便有了新年的气象,大街上多了些红艳的色彩,大红的灯笼也在角角落落里挂了起来,红对联、红鞭炮、红窗花甚至是游动在水里的红金鱼都格外透着一份喜气洋洋,让行走的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欢喜起来。

花店前的花卉也多了起来,紫色的蝴蝶兰在众多的绿色里格外显眼,那些花朵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栖息在枝头,优雅而轻盈,加上其唯美的造型,更是让人爱不释手。仙客来更是笑呵呵地开放着,几株花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像是给看到的人们在齐声说:新年好。它们的色彩浓艳而厚重,清洁而芬芳,带一盆回家,必是带回了一份热热闹闹的喜气。那种大棵的绿色植物更是骄傲地站在万花丛中,仿佛元帅般的威武,它们的青枝绿叶,在花们的衬托下,更是葱翠蓊郁,充满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不少人都换了大房子,因此,这样的大棵植物颇受人们的喜爱。

众多的花卉里,我很喜欢水仙花,我买的那棵水仙在我温暖的屋内早已迫不及待地开放了,似乎要提早祝我新年快乐,提前和我分享过年的快乐。它的香气浓郁芳香,所经之处都有它淡淡的香味,它的花很是别致,白色的花瓣细密紧致地散开,中间是艳黄色的花心,凸起着也独立地开出一圈圆形的花,花蕊就安心地居住在它的里面,浓郁的香气正是从那里一波波散发出来的,因它花开的形状类似于灯盏,也因此被称为金盏花。爱极了这两棵开花的水仙,虽然不能和我一起迎来新年的钟声,但是却给了我一份踏踏实实的祝福。

年是人制造的一场人间欢宴,灯红酒绿,温情漫溢,每个人都不愿错过这个盛大宴会,每个人都是这场宴会里的主角,一定要在这个欢乐的节日上演自己的节目,连小小的花们也是如此,仿佛那样心里就踏实了,这也许就是世俗的小日子吧?充满人间烟火味,充满琐琐碎碎的温情。

我走在大街上被深深的年味浸染着,周围的那一片红把自己都映红了,那迷散在空气中的欢喜,也让自己多了一份欢喜。年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一个多么让人盼望与期待的节日啊!它的每一次到来都带来这样的大欢喜,每次都那么崭新着,千百年来被人们尊崇着、热爱着,从未厌倦,每次人们都喜气洋洋地迎接着新年,在新的一年里给予自己新的希望,因为新年是合家团圆的日子。

外面的阳光极好,透明、灿烂、热烈、祥和,是一个难得的好天,这又给年增添了几分祥瑞之气。